2018福州小升初语文常考文言文汇总 (5)
来源:家长帮论坛福州站 文章作者:rotk 2018-03-19 21:17:09

9.自知之明 【原文】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,知命③者不怨天;怨人者穷④,怨天者无志。失之己,反之人, 岂不迂乎哉?……故君子道其常,而小人道其怪。 (选自《荀子·荣辱》)
【注释】 ①自知者:有自知之明的人。②怨:埋怨。③知命:懂得命运。④穷:走投无 路。⑤无志:没有见识。⑥失:过失,过错。⑦反:反而。⑧岂:难道。⑨迂: 拘泥守旧,不合时宜。
【文言知识】 释“君子”与“小人”“君子”与“小人”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 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。《国语》上说:“君子务治,小人务力。”意为君子致力 于统治,小人致力于苦力。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,“君子”指道德高尚的人,“小 人”指道德卑劣的人。古语有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”,意为君子心胸宽阔, 小人时常忧愁。《论语》中说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意为君子懂得仁 义,小人只懂得利益。成语有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,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 度君子的思想。
【参考译文】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,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;抱怨别人的人必将 困窘而无法摆脱,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。。错误在自己身上,却反而 去责求别人,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?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,小人 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。
【阅读理解】 1.解释 ①知:认识; ②岂:难道;③道:遵循;④怪:异端。 2.翻译: 怨人者穷,怨天者无志。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,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。
3.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:人应该有自知之明。
10.对牛弹琴 【原文】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,伏③食如故④。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⑤也。转为蚊虻之声, 孤犊之鸣⑥,即掉⑦尾奋⑧耳,蹀躞⑨而听。” (载于 南朝·梁·僧佑《弘明集》)
【注释】 ①为:给。②清角之操:高雅的曲子。③伏:趴着。④故:从前。⑤耳:耳朵 听。⑥鸣:鸣叫声,作名词。⑦掉:摇摆。⑧奋:竖直。⑨蹀躞(dié xiè): 小步走。
【参考译文】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,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。牛并非没 有听见,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。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, (以 及)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。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,小步走并听着。
【阅读理解】 1.解释: ①为:给; ②如故:像先前一样; ③鸣:叫声; ④奋:竖起。
2.翻译: 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也。 译文:不是牛不要听,是曲调不悦它的耳。
3.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:说话不看对象,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,都是 不可取的。
相关文章
- 小学1-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
-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
- 小学1-6年级万博体育app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
-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